槿源娱乐网槿源娱乐网

读者聚焦—让特色小镇名副其实

原标题:读者聚焦—让特色小镇名副其实

7月15日,聚焦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东夷小镇东夷食集购物街游客熙熙攘攘。让特近期,色小实九州侠骨日照市大力开展惠民活动,镇名积极应对疫情影响,聚焦提振消费信心,让特激发消费潜力,色小实更好地满足市民和游客多元化消费需求。镇名 朱元理摄(中经视觉)

位于武安市活水乡楼上村的聚焦戏曲小镇一角(5月29日摄)。近年来,让特河北省武安市活水乡依托列入国家非遗名录的色小实武安赛戏、傩戏、镇名平调落子等传统戏剧项目,聚焦打造具有“太行风韵,让特武安特色”的色小实戏曲小镇。 新华社记者 王 晓摄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三类被淘汰整改的“问题小镇”。这些被淘汰整改的“问题小镇”主要有三类。一类属于“虚假特色小镇”。比如,一些房地产项目套用特色小镇概念加以宣传,与真正的特色小镇根本不沾边。第二类是“虚拟特色小镇”。比如,一些所谓的“特色小镇”长期停留在纸面上,投资运营主体缺失,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九州侠骨纯属“玩概念”。第三类被淘汰的则是触碰了红线的特色小镇。比如,个别特色小镇破坏生态环境和山水田园等。

特色小镇建设这一好“经”为何会被一些地方念歪?如何把特色小镇建设得名副其实?对此,一些读者来信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厚植特色小镇产业基础

特色小镇建设、发展和提质升级,离不开产业这一基础。产业是特色小镇的根基和支撑,把特色小镇打造好,使其宜业宜居,就必须把特色小镇的产业培育好、引导好、发展好。这样的特色小镇才能名副其实。

应积极培育特色产业。特色小镇与特色产业密不可分,相辅相成。从很大程度上说,小镇的特色就是产业特色,小镇的兴起和兴旺,必须以特色产业为依托,只有以特色产业为支点,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才会底气足、动力强。小镇的特色产业,当以实体经济为主体,这样相关产业发展的基础才更加厚实。因此,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就要以培育特色产业为引擎,牢牢牵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实现特色产业与特色小镇共同发展。

应优化特色产业发展环境。建设和发展特色小镇,要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做优做强小镇特色产业上,要积极为特色小镇产业发展优化环境,围绕特色产业搞好招商引资、优质项目开发和新增长点打造,要通过政策引领,吸纳并留住特色产业经营、管理、产品营销、技能等方面的人才,为小镇特色产业发展聚合力量和能量,进而增强特色小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承载力。

应把现代新型产业引入特色小镇。加快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巩固其传统特色产业固然重要,同时也要根据特色小镇的需要,把与小镇相适应的现代新型产业和新型业态引入小镇,增加小镇产业发展的新元素,促进居民群众就业和创业,并以此改善居民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特色小镇建设与发展注入更加鲜活的因素,以新型产业和传统产业互补式和谐发展,为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提级上档夯实基础,让特色小镇更具活力与生机,更加兴旺发达。

(作者王宗征,天津市宝坻区档案馆)

因地制宜方能形成特色

建设特色小镇,是实现小镇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对推进城镇化建设意义重大。然而,一些小镇却出现了各种乱象,把特色小镇建设这一好“经”念歪了。在笔者看来,小镇需要立足自身优势,因地制宜,方能形成特色。

小镇受规模建制、发展基础等因素制约,无法与大城市的资源吸附力相提并论,必须走“小而巧、小而精、小而美”的路线来彰显魅力,形成特色。现实中,基本上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特色,有些是特色的物质、有些是特色的文化、还有特色的山水等。

无论是美食、美景、风俗等,只要挖掘到位,就能别具一格。比如,人们熟悉的凤凰古城、西江苗寨、丽江古城等,每个地方尽管面积不算很大,特色也不尽相同,但都是结合当地特色,挖掘自身优势,然后做大做强,进而形成其他地方不具备的特色。

当然,也要赋予自身优势更多内涵,让优势成为无可替代的特色,让特色更有内涵,这样生命力也就越旺盛。更为关键的是,除了发现优势,也要积极创造优势。比如,笔者前几年去凤凰古城游玩,当时还没有太多小吃,但现在凤凰古城已经建起了“小吃一条街”,不仅满足了游客游玩的欲望,也满足了“吃货”的心愿。所以,关键是要立足自身优势,找准方向,然后积极开发,才能走向成功。

每个小镇都有自己的优势,可以借鉴挖掘潜在优势的方法,但绝对不能照搬,毕竟每个地方风土人情、物产等都不一样,只有找准定位,找到属于自己小镇的优势,才能更好地开辟小镇特色化发展道路,焕发小城镇的生机活力,闯出大市场。

(作者林春,湖南省怀化市会同县金子岩侗族苗族乡政府)

对“问题小镇”要整改追责

2016年7月1日,住建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布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由于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可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中央财政还将对工作开展较好的特色小镇给予适当奖励,一些地方逐利而来,一哄而上,在缺乏科学谋划和准确定位的情况下,盲目上马“特色小镇”项目,还有的地方借发展“特色小镇”搞房地产开发,甚至不惜破坏生态环境和山水田园。

作为新生事物,特色小镇建设的确需要“摸着石头过河”。近年来,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中涌现出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特色小镇,但也出现了一些滥用特色小镇概念,甚至触碰耕地或生态红线的行为。对此,有关地方必须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这两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每年都要公布一批全国特色小镇先进典型,以及有警示作用的“问题小镇”案例。公布正反两方面典型十分必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让警示真正发挥作用,以儆效尤,形成震慑。

特色小镇建设不是搭积木,可以随便推倒重来。每一个“问题小镇”的整改,都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需要有人对此负责。在公布淘汰整改“问题小镇”的同时,还需启动问责程序,对于决策失误、推进不力的责任人要约谈,违反耕地、环保等政策的还要追究责任,该追回的补助资金坚决追回。只有让特色小镇成为“高压线”而非“唐僧肉”,才能让各地各部门端正态度,务实重效,让特色小镇回到健康发展轨道上来。

(作者王琦,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疾控中心)

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

特色小镇建设不是今天提出的话题,早在30多年前,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苏州吴江调研的基础上发表了《小城镇 大问题》一文,引发了全国对发展小城镇的高度关注。谁是建设小城镇的主体、谁来负责建设是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特色小镇建设中,要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有两种倾向需要引起关注,一种是政府包办一切、大包大揽;另一种是政府不闻不问,完全交给市场运作。这两种倾向都导致政府与市场边界模糊,市场机制被扭曲。特色小镇建设不是单纯的行政行为,应以政府与市场的新型关系为坐标,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市场化运作的要求,保障特色小镇建设的可持续性。

一方面,政府要做减法。不阻碍、不干预企业自主发展,给予市场发育发展充足的空间和时间。特别是要避免用政府的意志来指定一些项目,避免形成政府债务风险。应广泛征求投资主体、各方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意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创建工作给予客观评价。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加法。重点做好规划平台搭建、基础设施配套、资源要素保障、文化内涵挖掘、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改善等工作。产业选择、建设运营、资金筹措等主要依靠市场方式来解决,每个特色小镇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可以是国有投资公司、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同时,要建立健全监督、考核和评估机制,实现有进有出,引导各地遵循规律、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让特色小镇名副其实。

(作者秦炳武,河北省邢台市政府办公室)

赞(9)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槿源娱乐网 » 读者聚焦—让特色小镇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