槿源娱乐网槿源娱乐网

我省群众自发到三亚悼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原标题:我省群众自发到三亚悼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 海南日报记者 徐慧玲 黄媛艳

5月23日,省群位于三亚市的众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里,上百亩水稻前不久刚完成收割,发到父袁尸囊人如今稻茬上已奋力抽出了不少新穗。亚悼

这块他长期奋战的念杂热土,这些他毕生钟爱的交水杂交水稻,再也等不来他这位半世纪相伴的隆平故人。

5月22日13时07分,省群“杂交水稻之父”、众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到父袁“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溘然长逝,亚悼享年91岁。念杂尸囊人

5月23日,交水各界群众自发来到位于三亚的隆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悼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海南日报记者 武威 摄

噩耗传来,省群举国同悲。5月23日上午11时许,不少群众自发来到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海南基地悼念袁隆平院士。他们中有市民、游客,也有匆匆赶来的科研人员。人们手捧鲜花,有人特地带来稻穗,缅怀这位科学巨擘。

“袁院士,一路走好!”“袁爷爷,我们舍不得您!”……鞠躬、悲恸,人们将白色、黄色的菊花摆在基地的大门旁。“发展杂交水稻 造福世界人民”,烈日下,门牌上的大字格外醒目,这是袁隆平毕生的追求和梦想。

人群中,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学员熊朝栋望着稻田出了神,他皮肤黝黑、一脸倦容,汗水浸湿了衣衫。“您从哪里来?”听到询问他才回过神:“我一大早从陵水赶来,基地里还有上千份的育种材料等着收集,抽不开身去长沙。”说话间,熊朝栋缩了缩脚,着急赶车的他,穿双拖鞋就出了门。

“我是袁老学生的学生,不论是在长沙还是海南,常能见到他拿着放大镜观察稻穗的身影。”熊朝栋说。

熊朝栋眼里的袁隆平,是严谨负责的学者,也是不折不扣的“暖男”。2019年中秋,看到在试验田里加班的熊朝栋,袁隆平专门送来一盒月饼,并邀请他到家里做客。回忆涌上心头,汗水、泪水交织在熊朝栋脸上,“不敢相信他真的走了,我们有太多的悲伤和不舍。”

哀伤的情绪在弥漫。

在三亚市师部农场保安队队员丁家年看来,袁隆平就像自家爷爷一样和蔼可亲。“虽然我未曾与袁隆平院士直接打过交道,但他每逢见到我,总会笑容满面地询问,‘还没下班呢’?”丁家年双眼泛红。

“袁隆平爷爷:国士无双,精神永存!”……看到一句句缅怀袁老的留言,到三亚出差的北京律师刘晓东再次泪目。

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作为一名“80后”,刘晓东没有经历过吃不饱的日子,“那些饥荒岁月的故事大多是从长辈们口中和书本里得知的。我和家人都很尊敬袁院士,所以我今天特地过来缅怀他。”刘晓东不禁哽咽。

斯人远去,但他的精神必将在后浪接力奋斗中永续。

“‘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这是袁老生前常说的一句话,他也用一生诠释了这句话。”第三代杂交水稻项目小组成员张利伟望着稻田,袁隆平下田工作的场景又在脑海中浮现,“无论天气多热,袁老每天都要到田里观察水稻长势。因身体原因无法频繁下田时,他仍然坚持坐轮椅来地里看看,因为这里有他最牵挂的‘孩子’。”

“袁老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杂交水稻事业。”熊朝栋说,他将化悲痛为力量,像袁隆平一样为梦想奋斗。

正午的太阳炙烤着大地,前来献花缅怀的人们久久不愿离去。

不远处的稻田里,风吹起稻浪,摇曳的稻穗在茁壮成长,好似要长得又高又壮,好让后来人乘凉。

)(徐慧玲 黄媛艳)

赞(9689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槿源娱乐网 » 我省群众自发到三亚悼念“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